“等下,這個要消一下毒,這個也是。”“你是幾棟的?現在好不要出來走動,待在家里比較好。”在成都金牛區云景灣小區大門前,今年52歲的胡國玉就在那里,有條不紊地為封控區居民轉運外賣、送東西、..,當起了健康守門人。但你很難想象,幾天前,她還是一個保潔阿姨,進了小區,出不去了……
遇封控管理
保潔阿姨當起志愿者
事情要從2月20日說起。當天,胡阿姨在網上接到訂單,到云景灣給客戶做清潔,“下午1點鐘來的,做了兩個小時,出來的時候就出不去了。”原來,因為當天在小區內發現一例新冠確診病例,根據防控要求,小區立即實行封控隔離,所有人員只進不出。
為了防控需要,小區現場迅速搭建起人員排查、核酸檢測、居民保障等通道。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,胡阿姨干脆放下工具包,“我也來,我也來!”她馬上到小區門口做登記,當了一名志愿者,到現在已有4天。
胡阿姨說,像她一樣被突然封在小區的人有10多個,“有來看房的、租房的,也有來賣水的。”還有一個跟她一樣,是來做保潔的。他們有的后來也當了志愿者。“反正待在那兒也沒事做,總要做些什么。”
胡阿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,封控當晚,由于人手不夠,她一個人挨家挨戶敲了兩棟居民的門,“讓他們下來做核酸。”這樣每天走來走去,她說自己的腳有點痛,“但還是要堅持。”這兩天不斷有新的志愿者加入,她工作輕松了不少。
胡阿姨說,現在她每天早上8點值守到下午8點,幫忙維持秩序,“送東西,喊居民不要出來亂走。”由于她本身就是做保潔出身,因此這幾天她還在現場幫忙做起了衛生。
胡阿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,其實自己的工作和醫務人員比起來算是輕松的。他們風里來雨里去,給大家做核酸,“搭個棚子就睡了,很辛苦。”
勸家人別擔心
社區專門安排了食宿
胡阿姨來自四川德陽中江,來成都已有20多年,目前住在成都五塊石。她之前和丈夫賣過菜,考慮到保潔員能立馬結賬,她幾個月前決定做保潔。
對于她被隔離在陌生小區,她說其實家人非常擔心。但胡阿姨表示,“擔心也起不了作用,我現在只能配合工作。”她告訴記者,她在被隔離前..,才從老家參加完母親八十大壽宴席回成都,而回成都單子就被“關了起來”。為了不讓母親擔心,她沒敢把這個事告訴母親。
胡阿姨認為,既來之則安之,“我就喊他們放心,要相信..,響應號召,該隔離就隔離。這邊有吃有住,..也很關心我們,不會餓到冷到。”現在他們每天都要做一次核酸檢測,這讓家人放心了不少。
胡阿姨說,雖然被隔離,但她對隔離區的生活還算滿意。女兒為她寄來一箱衣服和吃的,社區還專門給他們安排了食宿,“每頓飯菜都有專人送來,晚上睡覺有床、被子。洗漱的東西,牙膏、牙刷、毛巾、盆子都有。晚上睡的是辦公室,開了空調,一點都不冷。”
面對網友的贊許、鼓勵以及擔心,胡阿姨也讓大家不用擔心,“我們在這里一切都好,也會做好防護。大家要抱著不怕的心態,一起戰勝病魔。相信我們一定會把這14天平安度過去。”